【资料图】
据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报道,7月2日,上海。崔同学是一名大专应届毕业生,她称近期求职因是上海人2天被拒3次。崔同学介绍,自己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,投的都是觉得能胜任的人事、行政、前台一类的工作,但从3月初到现在每天投很多简历,仍找不到工作,其中大多数是因上海人的身份被拒。一开始面对这种不公,很气愤去质问原因,对方称上海人有房有车不缺钱,不需要工作。现在再面对此事已经懒得争辩,虽受打击但知道改变不了。想呼吁公司不要再排斥上海人。
对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,我们固然要旗帜鲜明的抵制。但话说回来,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自己学历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匹配度。
就这条新闻来说,崔同学对就业地域歧视的理解似乎有些偏差。从视频看,招聘单位只是问了句“上海人吗”并没有说拒聘的原因是因为她是上海人。整个都是崔同学自话自说。
按道理来说,如果是本地人在本地找工作,那么企业一定会优先选择的,因为本地人具有稳定性。特别是上海人,一般来说,素质都比较高,视野也较为开阔,企业应该更愿意招上海人才是。而从上海企业人力资源的供求看,对于本科以及硕博生的选择余地较大。
从崔同学的学历看,被企业过滤掉的可能性较大。而她之前曾至少在五家公司上过班,且行业各个不同,从事的岗位也有所不同。可能有HR看过她的简历后,觉得她是一个不稳定的人,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具体的规划。当然,也可能2500元的工资,HR会含蓄地劝她,有房有车不缺钱的话,这个岗位不值得。如果是这样,也算不上是地域歧视。毕竟,7月1日起,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上调至2690元。
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:55.1%的受访应届生指出招聘信息不透明,在所有选项中位列第一。现实中,一些企业在招聘启事中,过于美化企业本身,让毕业生难以判断。而对毕业生来说,很多简历尤其是套用模板的毕业生简历,很容易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,甚至会有人造假,企业很难一下子很难找出候选人的真正亮点与技术实力,只能按学校知名度、学历和专业匹配度进行初筛,很多挺有实力的候选人就被埋没了。这种双方信息的彼此不对称,使得就业效率事倍功半。
就企业来说,应该让求职者眼见为实。让毕业生通过VR了解企业企业资质、劳动管理制度、工作岗位环境等。相对毕业生可视化求职的热情,很多企业做得还不够。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,传统企业必须回归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,重视人与组织的价值经营,通过将数字化技术深度结合人力资源业务,解决企业用工管理等方面难题,促进招人用人的精准化。
就求职者来说,视频简历相比平面简历更清晰也更生动,能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能力、突出自身亮点,对企业也更有可信度和说服力。《智联招聘2022年春季武汉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》显示,就可视化求职体验,65.2%表示效率更高,面试进展更快,48.3%的白领认为可视化求职省去跑腿精力,大大提升求职体验。
当下,企业招聘要更加重视视频面试、直播招聘、企业及职位视频介绍等可视化求职方式,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
Copyright @ 2015-2023 今日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