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6日晚,长白228街坊中心草坪上座无虚席。银幕上播放着电影《满江红》,台下居民饶有兴致地观看。他们大都是长白228街坊的老居民。一位老人感叹:“久违了,露天电影!仿佛回到了过去。那时每次放露天电影,大家都抢着来看。”
【资料图】
从“二万户”历史风貌住宅到社区文化商业综合体,4月26日,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示范项目的长白228街坊以全新面貌亮相,并向居民展示了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的蓝图。
都说工人新村里老居民多、老年人多,记者发现,焕新后的长白228街坊,不少内容契合老年人的需求。比如,4月28日即将正式开张的睦邻小厨“熊猫饭堂”,适合老人散步休闲的草坪,方便老人买菜的智慧型净菜超市,以及在原样风貌的老楼展示工人新村的旧影……
传承展示“二万户”工人新村的历史文化“长白228街坊的项目特点,是城市更新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两个行动的叠加。”李彦伯告诉记者,最开始启动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计划时,228街坊还处在一个毛坯房的状态。“它能以今天这个面貌出现,是很多团队共同汇聚力量的成果。”
■李彦伯教授(中)在座谈会上发言(受访者供图)
历史上的228街坊,是首批完成的“二万户”工人新村,原名长白一村。在从事本次社区生活圈规划的过程中,李彦伯和团队深入研究了当年的历史。
1951年起,上海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造两万户工人住宅,以沪东、沪西两个工业区为重点,俗称“二万户”, 1952年8月全面开工,1953年9月全部竣工,让曾经住在棚户简屋的工人们住进了楼房。“我们从资料中了解到,当年的长白一村,就建在‘二万户’规划的全上海一号基地上。”李彦伯说。
近年来,“二万户”迎来大规模拆除,是因为随着住宅人口增加,房屋和设施越发陈旧破败,居民生活条件急需改善。
2016年,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,仅用106天就首创性通过“意愿征询率、协商签约率、搬迁交房率”三个100%协商征收模式实现旧改。
当年7月,最后一户居民搬离。但老上海人对“二万户”的回忆、对工人新村的回忆,又该如何安放?
答案在这个春天揭晓。228街坊原有的12栋房子中,1号楼和8号楼的风貌被复原。“它们原来是两层立帖式砖木结构建筑,底楼的两个厨房、两个厕所供居民合用。”李彦伯介绍。另外10栋楼拆除后按原貌重建。
他告诉记者,1号和8号两幢楼,再现了长白一村作为1950年代二层工人新村住宅的形式,它们要传承和展示的是上海“二万户”工人新村的历史和文化。在上海,沪东的长白一村在历史价值上是可以和沪西的曹杨新村同等重要的。
保留的空地变成草坪,放起了露天电影老居民在照片墙驻足,根据老照片,现场比对自己曾经住在哪个位置。有老人带着孩子在“二万户”场景前坐下,让晚辈感受当年的生活状态。有爷叔帮着阿姨在老房子前留影。还有人对着“跨越70年,我在228等你”的纪念路牌拍照,因为从1953年“二万户”住宅全部竣工,到现在的2023年,整整过去了70年。
“你现在能看到很多业态,比如睦邻小厨、网红奶茶打卡点、标准化保障型长租公寓,等等,接下来这里的业态还会继续丰富。”李彦伯告诉记者,最值得一提的是播放露天电影的草坪,原先在长白一村规划时就是特意作为街坊中心留白的一块空地。焕新后的街坊尊重了原有街坊的空间肌理,将这块空地保留。
“中心城区的土地很宝贵。在这里进行城市再开发,其实可以有一百种选择,比如在空地上建高楼大厦。但现在你看到的是一片低密度建筑,空地上依然没有盖房子,这就很符合1950年代规划工人新村的理念——不能把房子盖得那么满,要留一些院落,让人们有一个休闲、调节的空间。这在当时就已经是很先进的理念,不仅考虑到要让工人有更好的居住条件,把住房面积变大,还把休闲娱乐的活动需求考虑进去了。”
李彦伯观察到,有了这块草坪,回来参观的老居民和附近新村的居民都有了集中休息的地方。4月26日至5月2日,这里每天播放消夏露天电影。“这是一种很古早、很传统的情怀,我觉得挺好,代表一种人文关怀。”
征询意见,把老居民的梦想一一实现李彦伯补充道:“我们启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第一步,就是开了居民征询会,邀请了项目属地的长白新村街道辖区以及周边街道的居民代表,问他们想要什么?然后大家在一起投票选择。”
■居民在征询会上踊跃发言(受访者供图)
“我记得他们想要的第一位,是要有美食。他们觉得长白新村作为过去的‘下只角’,没有看上去比较好的就餐的地方,客人来了,他们也没有地方去招待别人。现在有了价格实惠的睦邻小厨,老人就近用餐方便多了。还有一些潮牌餐饮也在陆续开出来。”
“再一个,他们想要看电影的地方。虽然现在这里还没有专门的电影院,但是通过露天电影的形式实现了。而且现在有露天电影的地方不多,没准会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点。”
“然后,老人们还想要带着孩子活动的空间,这个也有了。228街坊本身是没有围墙的,是一个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,中心草坪也能活动,最受益的肯定是周边社区的居民了。可以说,这里已经成了城市公共会客厅。”
李彦伯认为:“总的来说,这个街区很多元化,适合全年龄段。我个人给它一个定义,叫做开放街区或者开放社区。无论是低层业态还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,它都还给了社区。没有封闭起来。这符合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,是一个很好的尝试。”
与228街坊的接触越是深入,李彦伯越是发现,这里有非常多的历史和文化的特性可以挖掘。如何更好地呈现历史文化资源,展示工人新村记忆,他和他的团队还在不断研究思考中,并期待着228街坊更好的未来。
Copyright @ 2015-2023 今日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3005074号-40 联系邮箱:5 85 59 73 @qq.com